区块链将带领经济与金融走向何方?
信任、公开、透明、创新、法律,这是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经济产生互动必定会触及到的议题,这些议题之间有些相辅相成,有些则互相抵触。我们现在依然生活在法律架构下的世界,然而未来将往何处,取决于政府的效率、民众的价值观、人们逐利的渴望这三方面的拉扯。
区块链概念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由中本聪提出,因为人们对当时引发危机的金融业的不信任,所以这套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的核心理念「去中心化」才有了市场,当时没人意识到这棵树苗会在近几年开花— 尚不能称之为结果,因为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还不普及,不过要说这十年间区块链到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改变如果一般人感受不大的话,对产业界又有什么影响
因为我们是财务金融出身,对于金融业理解也比较深刻,我们先从金融业开始讲起,坦白说金融业是个相当保守的产业,又或许可以这么说:过去十几年来金融业完全不懂区块链,每年都依然赚进白花花的银子,现在又有什么动力去采用这项新科技呢
把传统金融业套进区块链,是否是削足适履
图/ shutterstock.com
银行赚钱主要利用存放款的利差,在存款端,普罗大众已经相当信任银行体系,所以没有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必要性:在放款端呢对于企业级的放款其实有相当多的文件必须签署,而且其中又涉及到了各级主管的放款权限,同时还有法律层面— 防洗钱的要求。
银行内的任何业务皆受高度控管,因为必须追求安全最大化,区块链不可窜改之特性刚好符合这个需求,透过智能合约还可以节省许多成本,但困难点在哪里呢现行的制度,用法规、用层层的关卡、用大量之人力成本去覆核,让想做坏事的人成本变高,让过程变得麻烦,借以降低弊端及出错机率,而人们信赖这个制度。
但是如果利用区块链对整个体系进行改造,并不是一声令下就能马上达成的,除了IT人员的增聘及训练,也必须让员工跟主管都了解流程,这是金融业内部应用区块链的困难。
那么在外部,也就是跨银行间的交流,区块链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最明显的是效率的优化,如果系统运行在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上,并且不需要涉及众多人力的层层覆核延误,那么不管是转帐、贷款审核或同业间、跨国款项移转,人们将能够立即收到付款,也能减少一层层的手续费(当前国际电汇经常需要约20美元左右的手续费)。
但是仍然像之前所说的,这一切需要一套完整区块链帐本系统的布建,而依照金融业的模式,通常采用的是「联盟链」的模式,也就是说受许可的参与人才能使用这个系统,要达成跨国资金移转、外汇兑换,在银行跟政府的系统对接上就要耗费许多精力,更别说不同国家之间法规不同所导致的问题,尽管目前美国数家国际级银行已经开始尝试采用区块链,但是仍然都还在试水温的阶段。
而区块链一开始的去中心化理念,其实并没有落实到金融业中,即使在企业内部达成一些去信任化的机制,我们认为也并不长久,因为综观历史,金融业就是政府管辖下控制经济体系的工具,只要新的法规一出,在银行内部采用的创新可能马上就要砍掉重练一套,光是看看现在国际对于反洗钱的要求,让金融业增加多少流程跟人力需求就知道。
游离于银行之外的体系
所以与其说把区块链应用在银行中,还只能达成一些效率上的改进。不如直接布建一套系统,游离于银行之外来达成资金的移转,这样不是更方便吗
比如现在的外汇移转需求,直接改成由虚拟货币中的「稳定货币」来达成,藉由把实体法币信托,创造出像是TUSD这样的稳定币,然后透过公有链或是其他区块链的点对点支付方案来达成资金的移转,岂不是要方便得多
但是目前这种方案也有一些问题点
1. 当稳定币转移到别的国家后,能否直接用来支付或购买东西
2. 若必须换回当地货币,那是否有合法的管道兑换
3. 现行稳定货币大多是建构在以太坊上的ERC20代币,会受到以太坊网路壅塞、手续费飙高的影响,造成资金的转移不即时。
简单来说,现行银行制度跟虚拟货币体系的优缺点如下:
银行优点:可处理交易数量多、法律保障产权
银行缺点:手续费昂贵、许多业务必须临柜办理
虚拟货币体系优点:过程简单、可轻易在网路上完成
虚拟货币体系缺点:普及度低、法规不完备、交易速度受到公有链状态影响
我们对于区块链套用在金融上的想法并不乐观,因为传统银行与政府端,都是宁愿忍受效率低下,但要达成掌控民众资产流向跟安全的目的。
最需要方便跟创新的消费者端,应该乐于采用区块链的支付方式,但是目前各种区块链的解决方案都有不够普及跟TPS(每秒处理交易笔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个杀手级的应用,让消费者自己愿意去采用,才能突破上述的限制。这就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监管与使用者便利之间的拉扯。
区块链去中心化、公开的特性对于产业的影响
现在众多的区块链项目都是开源的,也就是将程式代码公开在Github上给大家审阅,这是区块链很重要的一个精神。而去中心化的另一个典型应用就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因为其去中心化、可以保证按照程式码来执行的特性,所以是现代主流链上重要的应用,许多金融业上需要人们签核、确认的程序,都能利用智能合约轻易达成。
但是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智能合约的代码是否潜藏后门跟漏洞,大部分使用合约的人却没有能力去审查,现阶段都是依靠一些自愿奉献的开发者来验证合约是否有漏洞,因此就衍生出「智能合约审查机构」这样的角色,来帮助项目方去增强它的合约的信用,也帮助一般使用者能够快速筛选出相对安全的合约,但是这样不就又沦落到依靠「中心化机构」的结果了吗以前金融海啸之所以发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帮债券评级的那些信评机构,收了债券发行方的钱,评级结果也不公正。如果智能合约的漏洞所带来的利益够大,不就有诱因让审查方与发行方勾结放水吗
第二个层面就是「代码的完全公开」是把双刃剑,为什么使用者敢放心把钱跟资讯丢进智能合约因为透明的代码跟去中心化的执行方式,让金流可以按照合约内容来执行。但是这也同时带来了代码的著作权不受保障的问题,后进者只要完全复制先前成功者的程式代码,就能做出一样的功能,就像是前阵子风靡全球的老鼠会游戏FOMO3D,在推出后几个礼拜内就有山寨版直接复制他的智能合约,然后更多山寨版就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先发者唯一的优势剩下品牌效应以及过去经营的社群,但是以往在科技产业中能够鼓励创新者、阻挡后进者的技术门槛,在区块链产业中荡然无存,综观现在,似乎区块链产业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这也是我们对于区块链完全公开的特性,能否抵挡人性抄袭的贪婪的一个质疑,万一后进者利用比你更大的资金去宣传,直接捕获原先你的项目的使用者,有什么办法去阻挡呢
虚拟货币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现在常常有一种呼声,在谈论虚拟货币未来取代国家发行的法币,我们认为这并非最重要的事,区块链技术都尚未成熟,TPS跟规模问题都还没完全解决,又谈何取代现实世界法币呢但我们能探讨的是,究竟现在虚拟货币在全球经济扮演了什么角色。
当前虚拟货币在全球范围下的应用,出现了很有意思的对比。越是发达国家,倾向把虚拟货币视为高风险的商品,而又急于将其纳入监管下,将他变成一种牢笼中受控的驯兽,虚拟货币作为金融交易商品的属性被凸显。
而在政府失去公信力、经济不振的国家,虚拟货币反而成为民众的救赎,比如处于经济崩溃的委内瑞拉,还有受到美国制裁而币值大贬的土耳其。虚拟货币避险、保值跟支付的特性被凸显,因为这些无力执行自己货币政策的国家,他们的政治经济风险比虚拟货币的波动风险更大。
我们看到了这么一个光谱:
弱小而无用的政府->虚拟货币体系->发达国家政府。
虚拟货币变得像是现行世界金融体系的补充,去中心化的世界常常是没有效率的,但是因为他不需要依赖政府的管理能力而可以自主运行,所以在光鲜亮丽的金融体系无法覆盖到的地方,虚拟货币提供了另一条出路。
因此我们也把虚拟货币当成是一种金融创新来看待,若新创、小型事业不易得到募资或是法规遵行的成本过高,可以发行ICO;若想要将一些资产增加流动性,可以发行资产型代币或是证券型代币;若是想要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则可以发行效用型代币,比如Fcoin发扬光大的交易挖矿机制,就利用FT代币鼓励人们冲高交易量;若是在金融体系崩溃的国家,则能利用支付型的虚拟币来满足民众需求。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现行的经济理论跟货币政策都是实行数百年来的结果,政府可以透过操控货币流通量跟举债来影响国家经济,如果一个弱小国家的经济体系完全被虚拟货币取代了,是不是就形同回到无政府状态而这些游离于法律监管下的金流,有没有可能带来另一波金融海啸又或是未来更多经济活动如果以「代币」的形式在区块链上进行价值的转移,政府能否容忍课不到税的问题目前在国际组织上,已经看出传统金融体系对于去中心化的虚拟币体系的排斥态度。例如马绍尔群岛想改用加密货币作为法币,就遭到IMF警告可能会得不到国际金融体系的支援。
这都是我们过去从未经历过的情况,因为过去没有一套技术能够挑战政府对金融的掌控力。
狄更斯『双城记』中曾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区块链与虚拟货币崛起的年代里,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我们这种由传统金融出身的人来说,虚拟货币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另一套体系,各种尝试都有无限可能;不过也给了未来更多的不可预测性,我们花了数百年建立了现代的金融体系,但在虚拟货币的冲击下是否会产生未知的结果呢
声明: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 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