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品生命周期手法看待区块链
由于在做自己的新创BiiLabs的同时常常都得面对很多从区块链科普到各种光怪陆离的无关区块链的问题,除了每次在面对面的会议都得仔细回答以外,在让自己的新创出海面对国际市场时,许多本以为已经做过的市场教育问题又不断的跑回来,这表示大家及产业受众确实对区块链及分散式帐本的应用产生了兴趣,但也常常在探讨时,却又模糊了问题导致会不自觉地问了很多本质上不属于区块链解决的问题。
例如,区块链如何证明资料本身的正确性
这就是个错误的命题,把区块链置换成资料库,你可能就会发现你不再问资料库是否能证明资料正确性,因为你已经使用过资料库。而区块链呢就是作好忠实透明的纪录,正确性不在这一层被判断。
抑或者开始有针对区块链泡沫的挑战,例如为何需要用区块链这样的问题,这问题常常问的人不是真的想了解区块链到底能否解决其问题,因为他内心本质就已经排斥,不过这也跟区块链泡沫的副作用有关,在市场上确实充斥过多对于区块链的神话。
这次我试着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的角度来切入讨论,基本上可以把区块链置换成其他新科技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分析探讨,一开始先从自身十多年前还是个菜PM的真实故事开始。
时间回到2002,当年刚从软件新创因缘际会转换到某知名工业电脑业者担任产品经理,接手了刚离职产品经理的产品线,其中有一款SBC(Single Board Computer)正准备进入量产量试阶段,心中还在窃喜我都还没搞懂状况就可以先有产品来管理真好时,突然从零件代理商传来我产品上的某关键VGA晶片即将停产,一下子从EE工程师,生管物馆厂长,部门大主管全都在问我这个产品经理
“这是你的产品,你要怎么办”
我心里是无数的脏话,想着怎么这么倒霉,根本还没搞清楚硬件生态就得处理这么棘手的问题,幸好部门有爱,前辈主管及同仁指点说你该趁现在预先备料,来面对这样的问题。
新问题来了,那我到底该备多少料!
在与主管讨论后,菜鸟PM的我写了一份签呈预计买4000颗该准备停产的VGA晶片(一颗价值不斐)一路大家闭着眼盖章送到最后一关董事长,趁着年轻气盛我傻傻的一个人去找董事长签名,董事长看了看问我一个问题“你有把握卖掉这么多的SBC吗” ,我心里的OS又出现了
“天知道我怎么可能会晓得卖不卖得完”
不过继续故作坚强勇敢的说出“可以的”
接着的故事呢出乎意料的数个月后产品卖的还可以,于是新的问题来了,我开始被各单位从生管物管厂长,这次还加上业务单位都开始又骂我,”你这个PM怎么都没算好,关键物料没多备呢”
透过这则我自己觉得惨痛的案例让我深切知道在做产品时对于各种零件及所需要用到的技术的态度必须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下去看待,基本上有几个原则可以用来判断。
在这个时间点要导入,请先考虑你本来想选用的零件或技术其生命周期已经走多久了,硬件人可以透过跟代理商及原厂沟通了解所选用零件已经走了多久,离EOL( End of Life)还有多久,软件技术一样,可以看该技术或者规格已经走多久,并可考虑下一点。 若要导入新零件或技术,硬件人同样要看其roadmap已经出来多久,并且根据其市场特性决定是否该用积极态度导入抢占市场抑或者因市场特性必须先等早期用户及市场把相关问题扫过一轮才导入。 不能只看规格就决定是否采用。同样软件及硬件人都得了解技术及零件的roadmap去理解,是否你以为适合的规格仅在这个时间点适合,该技术或零件未来根本就不是朝着你想要的方向演进,那么就表示该技术或零件原则上不适合你的产业应用,若因故依然必须导入就得有相应的风险管理。这问题常出现在军用应用上必须使用一般商业等级的产品时会出现。这在区块链上常会出现因为目前百家争鸣,因此大家很容易不小心用张飞打岳飞的方式去做技术的选择比较,但是从历史看将会发现不存在最好的规格这件事情。 技术迭代或零组件迭代的替换策略,在硬件端有个简单原则,许多关键零件常常会设计成pin compatible,也就是可以在同样的PCB设计上替换成其他零件或者升级,软件上可以透过其是否为模组化设计或你所想要导入的供应商是否能够在技术维护上有所承诺。 资讯是否透明,在硬件上就得看原厂本身是否在市场上有足够的口碑和信任,因为上述几点都可以透过短期的承诺来骗取,这点在笔者过去的经验中例如INTEL的零件在生命周期管理的口碑和承诺上就比大多数业者好,若有异动,可能在十二个月到十八个月前就开始与其客户做讨论如何解决,这部分早期就成了许多业者不愿意采用国产的零件的原因之一,非关规格而是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承诺。软件上,现在因为Open Source逐渐成为主流,让Source Code透明在重大专案或者国际协作专案中尤其重要,因为要能够被检核是否有可能的资安疑虑或者漏洞,透过透明也可以让你的客户可以更安心的采用你的方案。 检核该零件或技术在大量使用时是否有问题,软硬件业基本上可以有一套方式来做测试确认是否在大量使用时是否有问题,因为你的服务或产品最终不是只是做个POC给少数人使用,但若设计不好你的产品维护成本将会直接侵蚀掉你以为有的毛利。
上述并没有涵盖到所有的观点,不过基本观念就是,你若真的想开始导入区块链(新技术)那么反而得多考量的是规格和技术外的事情,如同在硬件创新上,市场上会告诉你要能够做到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在目前我们推展区块链时也可以说用了同样DFM的观念不过是Design For Mass usage,这观念区隔了你只能做出POC或者你做的POC是能够真的朝向大规模大量使用的。
而在区块链上,因为本质是软件技术及新型态的网路,所以商业上的导入在技术之余,你更该看的就是提供你技术的公司或团队其对规格以外的事到底帮你考量到多少!至少在我设计BiiLabs我们跟客户伙伴的说法是区块链以下由我们来替你承担管理风险,区块链以上的应用就是客户伙伴的应用价值。
声明: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 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