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郭MM事件9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红会拖入舆论漩涡,再次揭开其尚未完全愈合的公信力疤痕。

透过民间爆料与媒体报道,我们看到,在一线医务人员舍身忘我,与疫情贴身肉搏的同时,他们却面临着缺少“弹药”的窘境。

当全国人民捐款捐物,对承担物资接收分配的红会报以极高期望时,在接二连三的“低级错误”面前,这座信任桥梁轰然倒塌。

1月29日,武汉市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张善款退还单把“支行”写成了“之行”,同时被网友质疑通过PS造假,引发网络热议; 1月30日,武汉市红十字会第一次公布了本次疫情以来该会接收捐赠物资使用情况,其中,口罩等物资流向“不合理”和捐赠数量“对不上”等问题,引发公众质疑。(冲在抗疫最前线的武汉协和医院仅收到武汉红会下拨的3000个N95口罩;而被冠以“莆田系”的、专治不孕不育的武汉仁爱医院收到了1.6万个口罩) 同时公告日期写错,央视记者采访物资仓库被粗暴拒绝。

虽然武汉红会也做出了相关的道歉说明,但网友们已然失望透顶,不再买账。

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公开透明,不诚信等正是当下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着的痛点与难点。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等特点,那么它能解决慈善业的信任危机吗

答案是可以解决。

当然,解决慈善业的信任危机,需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通力协作,而区块链技术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信任中介角色。

一、信息化改造

透过此次红会的操作,我们看到在2020年的今天,红会的运作模式还相对原始。

无论是红会内部,还是医院与红会之间,仍是传统的填单子,各种单据手写的模式,在疫情就是军情,争分夺秒的今天,效率怎能不低下。

因此,要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公益慈善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实现各项数据“上网”。

二、区块链保真

公开透明,解决信任问题,可是区块链技术的看家本领。

比如我要定向捐赠协和医院一箱口罩,我只有看到协和医院的签名/公章。

今收到XXX捐赠N95口罩一箱。

——协和医院

我才真的能放心。

在整个捐赠过程中,区块链技术主要有两个作用。

其一,就像快递物流的查询一样。捐赠物资的入库、运输、分发数据上链,全程无法篡改,实现保真;

其二,医院收到物资后,可以将收到证明上链,接受全网监督。

并且整个过程可追溯,所有的捐赠物资信息上链后,从哪里转移到哪里,最终用来做什么,全程都是可以追溯的。而且,医院收到物资的证明都可以上链,真正实现公开透明。

三、物联网采集

当然,有人要问了。

我捐赠物资到红会仓库了,万一红会的人偷偷把我捐的物资卖了,然后在采集数据环节,随便填写一个数据,这可咋整

这个时候就要我们的物联网设备了,利用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数据上链,跟物流数据实时核对,捐赠多少就是多少,不缺斤短两,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

如果网友再不放心,学习武汉火神山建设现场经验,开个物联网设备工作的直播镜头。相信在全国人民的眼皮底下,大部分人都会安分守己的。

真正做到让公益慈善在阳光下运行。

四、大数据匹配

这次红会最令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数学不好。

凭什么奋战在一线的协和医院只能分3000个口罩,而后方的莆田系不孕不育症医院能分1.8万个KN95口罩

这就相当于,古代打仗,监军把大部分弹药都分给了后方扛大锅的炊事班,而给前方厮杀的战士一点点子弹,最终害得全军大败,岂能不人神共愤。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道数学题。

上帝在创造区块链的时候,给了其“诚实”的优点,但是其“计算”能力却是短板。幸亏有了大数据云计算。

通过各个医院节点的医疗物资数据,大数据可以轻松算出最需要物资的医疗单位,保证把物资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让一线的医务人员安心打仗。

同时,大数据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果,实时公开,对社会进行正反馈。及时向社会发布捐赠需求。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一线战士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