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帐本?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要更深入地带你进入区块链的世界,一探区块里头藏了什么好料,将区块链一层层剖开,看看里面的大小能装多少东西将区块从雏形到生成、运作到扩张,背后的原理通通一次教给你!
来!先把区块链解剖一下比较好懂
区块链常常被称作「分散式帐本」技术,同时拥有「交易纪录」、「节点」与「去中心化」的特质,举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加减乘除来解释的话,可以得出以下区块链特质算式:区块链=分散式帐本=交易纪录+节点+去中心化。(结果…只有加法lol)
再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吧,你可以把区块链想像成一本超级大帐本,帐本中有不同的部位,包括大帐本本身、帐本内页以及页码,区块链这个大帐本由所有参与其中的人(节点)共同维护与更新:
区块链= 大帐本
接下来,你需要知道「大帐本」、「帐本内页」和「页码」分别代表的意义:
帐本就像是你小时候,纪录着妈妈给了你多少零用钱的小本本,你每天都纪录着你的收入和支出,所以在帐本里有许多你的现金流纪录。而在区块链世界里,「区块」就像是帐本的内页,纪录着「相同笔数」且「格式固定」的交易纪录,读到这里,你可以知道「区块=帐本内页」。
区块= 帐本内页
通常你记完帐以后,一定会把记帐本本合起来,不让其他人看到里面的内容(试想,你不会把你的薪资单给同事看啊!咦),因此要怎么将每一个的「区块」像帐本一样「合起来」呢这时候就需要在每一内页标上「页码」,第一页接第二页,第二页接第三页…直到最后一页,这时候不妨将「页码」看作那条将一个又一个的区块串连起来的「链」,这里你就知道了「链= 页码」。
链= 页码
综合上面的例子,不难发现为何区块链常被称作大帐本,它储存了「交易纪录」到拥有「相同比数」以及「固定格式」的区块当中,将每一笔纪录都被按照顺序地列在帐本的每一页内页上一样。
区块的秘辛:以比特币为例
区块链的区块依据不同的区块链大小都不太一样(好像绕口令),以第一代区块链「比特币」来说,每个区块大约只有1 MB的容量,大约只装得下2,000笔交易纪录就满了( VISA一秒就能处理24,000笔交易了…)。也因此,比特币区块链后来衍生了许多试图扩容*的解决方案,但始终没能够真正解决比特币区块链容量不足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一般认为比特币区块链不适合用来开发智能合约*,以及储存大量交易记录的原因之一,正因为比特币区块链的种种缺陷,这才使得后来的以太坊区块链、 EOS区块链,以及DEXON*基金会所建构的DEXON区块链,皆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友善、方便使用者开发智能合约与去中心应用(DApp)*。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
区块链由每一个独立的区块「链结」而成,独立的区块之间又彼此紧密相关,造就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之所以不可篡改是因为「区块」当中装有使每一个区块「前后关联,密不可分」的元素!而这个元素就是俗称的封装值*,关键在于每一个区块都含有「上一个区块」的封装值,如此一来任何人想要窜改某一特定区块中的交易纪录时,必须连同其他区块一同窜改,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呢举个例子吧!
高中的时候你肯定也画过「答案卡」吧当你全神贯注在BCADC CACCC 的时候…终于,你画到了最后的第100 题!精疲力尽的你只想赶快解完最后一题然后趴下休息,这时,你发现了不对劲…为什么你明明只剩一题,却只有画到第98 题天啊啊…该不会是画错卡了吧!赶紧回头去找哪一题没画到,你发现从第3 题就开始出错(画错了),然后剩一分钟就要交卷了…虽然你用尽全力赶快回头去改答案,无奈最后只改了三十题,后面的六十几题还是来不及改回来,最后只能残念的交了一份「错了一题导致全毁了」的考卷QQ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为什么能够保证区块链上的交易纪录「不可能」被窜改的原因,更严格来说,任何人试图修改已成事实的交易记录(区块)都要付出极为庞大的代价(成本),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担心已成事实的交易纪录被窜改变造!
在这集我们用简单的数学算式,用加法快速了解区块链的特质,再用「分散式帐本」作为例子,一窥区块链的内部结构。下周五,将带你了解你的比特币在区块链世界中,是怎么样被好好保存的,是用钱包还是用钥匙还是钱包和钥匙一起
声明: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 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