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细化加密掌握个人资料控制权
在个人隐私备受重视的年代,人们一方面想方便获得以人工智能(AI)所带出的资料;另一方面,要保护个人隐私,这两者的需求应该如何平衡
网上私隐管理
远在欧洲,2016年推出《一般资料保护规范》(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明确个人对资料的获得、修正,更新及删除的权利,尤其被忘记的权利。至于现实世界,明显个人是无法每分每秒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无法定位资料的采集方是谁。
除了增加不少机构上的管理枷锁外,在技术上其实没有任何突破,法律比科技先行的后果是成本上涨。因为除了增加问责机构对管理资料的成本外,在授权的流程中也增加了说明,但根本上个人仍未能得到任何更方便的服务。
以往资料库成本较高,要有效储存资讯,一定要是具相当规模的机构才可以做得到。不过现在的手机处理能力大大改善,在储存空间上,能够于云端硬盘存放资料或资讯,惟个人是否仍然无法集合属于自己的资料
区块链细化加密
现时,手机上的软件可附带资料库;加上大资料引擎的流行,资料根本不用单单储存在一部电脑上,而可以分布多于一部云端电脑。此外,区块链也许是答案,简单一点来说是细化加密的方式,资讯分块分布在各资料库。具体例子是个人对投资产品持开放态度。
对于某国资产有兴趣,个人的社交媒体行为;银行的投资经验;以前曾经进行的心理测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家人的年龄等资料,可分散在各机构的资料库内。若日后以上资料都储存在区块链加密状态下,当个人授权时,代表个人的财务规划师或私人银行家,可使用资料设定财务风险投资分析。
财务规划师或私人银行家并可考虑投资者的性格、品牌喜好、包括病历纪录的身体状况、家庭结构、日常理财消费及长远目标,个人可以得到更到位且贴身的金融服务。应集中管理自己的数码身分既然资料让人们使用,为什么个人资料供其他机构使用时,无法获得经济收益
如果个人资讯,是个人于机构之间的交流产生,如资讯的父母一样,为什么现在只有采集的机构,比如Facebook和Google等,可以利用用户的资料行销套利,而用户却无法分享有关成果金融类资料集中储存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资料容易受到骇客袭击,中心一旦受到攻击,所有资料都会失守。
当然,把资料集中是因为能够提供高级别的防护,惟在每个人的资料都有独一的密码后,当成功攻击后只能获得一个人的资料,这样也同时提高骇客攻击的成本及降低利益。其实只有在隐私受到尊重,以及包括加密、个人电脑、手机和云端储存、网络速度等多方面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大资料应能使人们的身分管理更方便。同时,在多元的社会,也应该让人们集中管理自己的数码身分,令个人的资料控制权得以还原。
声明: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 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